个人 信息保护与网络行为红线
任何组织或个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传播他人个人信息(即“开盒”行为),均可能面临刑事追责、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三重法律风险,相关企业还可能因管理失职承担连带责任。

企业使用互联网平台的注意事项
1.数据合规义务
《数据安全法》要求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对“户籍、身份证、银行卡流水”等敏感信息需加密存储、限制访问权限。
2.员工行为管控
内部权限管理:定期核查员工账号权限(尤其是高管亲属账号),避免“特权账号”绕过审批流程获取数据。
合规培训:将“开盒”“人肉搜索”等黑灰产术语纳入反舞弊培训内容,明确告知员工参与此类行为是违法。
个人使用互联网平台的注意事项
1.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监护责任
监护人发现子女通过网络侵害他人权益时,应立即制止并向平台举报,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放任侵权”,承担替代责任。实务建议:对未成年人账号开启“青少年模式”,限制其访问贴吧、论坛等易接触黑灰产信息的平台。
2.个人信息使用边界
合法来源证明:若使用他人信息(如寄送快递),需保存“信息主体书面授权”或“合同履行必要性证明”,否则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获取。
风险场景:随意丢弃快递面单(含手机号、住址)导致信息池露,可能构成《民法典》第1038条的“未尽信息安全保障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