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经营”风险大,防控措施需谨记!
企业“异地经营”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所谓“异地经营”就是企业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
“异地经营”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为获取政策优惠,有的是因为办公地点没有产权证或者已被其他企业注册占用,当然也有很多是因为缺少法律风险意识,认为“异地经营”现象司空见惯,不会有什么风险。
实际上,“异地经营”的背后蕴藏着很多的法律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
“异地经营”的违法性
根据《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只能有一个住所,如需变更住所应在迁入新住所前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新住所使用证明,如果擅自变更则会受到行政处罚。所以,“异地经营”是违法的,企业应当补充学习相关法律规定防止踩雷。
关于“异地经营”的法律风险
1、行政处罚风险。一旦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可能被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或面临警告、罚款、限期办理登记、责令停业整顿、扣缴营业执照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2、其他法律风险。《合同法》规定,如果合同中的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方所在地履行;给付其他标的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上面说的所在地指的是企业工商登记的住所地,如果住所地和经营地不一致,合同对方当事人可能会以此抗辩拒绝履行合同义务,这极大提高了诉讼的败诉风险。
3、丧失诉讼中的抗辩机会。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没有约定管辖的情况下,如果要向企业法定代表人提起诉讼的,由企业住所地法院管辖,在这种情况下,法院的相关文书文件送到工商登记地址后,企业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收到法院相关文书文件而丧失出庭辩护机会,经由法庭缺席判决而承担败诉风险。
法律顾问建议
1、对于正在进行“异地经营”的企业,大状律师建议尽快变更注册登记地址或另行登记、备案,将企业注册地址变更为经营所在地;对于即将或打算在住所地外增设经营地点开展业务的企业,建议在企业实际经营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以避免遭受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2、对于确因“特殊原因”需“异地经营”的企业,或因某些地方政府的特殊政策允许“异地经营”的,建议企业在其注册所在地派驻专门的联络人;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履行地点,尽最大可能规避合同履行风险、诉讼缺席风险等等。
3、如若情况复杂的,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防范法律风险。